湘西工作
本期聚焦
特别策划
工作研究
调查思考
基层视窗
宣传推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湘西工作 > 基层视窗 > 全力打造武陵山腹地生命安全通道
全力打造武陵山腹地生命安全通道
http://www.xxnet.com.cn 时间:2016-09-22 9:58:11 湘西网

  □ 永顺县委副调研员、县治超办主任 田正云

  近年来,永顺县高度重视治超工作,以打造武陵山腹地生命安全通道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全县非法改拼装车辆切割率、源头企业监管率均达到100%,车辆超限超载率下降到 0.3%,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牵紧“牛鼻子”,实现标本兼治

  治理超限超载,源头控制是关键。一是解决源头装载问题。超限超载运输的根源是在货源地超额装载,只有盯紧盯死矿山、石材等矿产和建材装载货场,才能做到严禁超限驶出。先后与货运企业、施工单位、货运车主签订责任状和承诺书2000多份,建立了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和信誉档案,并实行保证金和黑名单制度,对5个违规的采石场作出行政处罚,把严超限超载源头管理关口。二是解决非法改装问题。切实加大对机动车改装以及车辆维修企业的监管力度,从严从重查处私自改装车辆,对违法从事机动车改装的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坚决取缔,先后查处非法维修场所7家,依法取缔2家。三是解决车辆监管问题。加大对车辆登记入户、上牌、发证、审验、上路巡查等环节的监管,坚决禁止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严格进行货车年度审验,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坚决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号牌,年审过程中发现改装车辆,一律吊销其车辆行驶证、营运证,并对车主及车辆驾驶员进行相应处理。

  二、找准“着力点”,加强路面执法

  路面执法是治超的最有效手段,是抓治超工作的“着力点”。一是强化站点建设。全县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石堤镇洪桥治超站获全省“十佳治超站”。先后投入治超工作经费 200多万元,安装龙门架13个、限超限载和各类警示标志牌1337块,保障治超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狠抓路面管控。组织公路、交警、市场和质监、农机、安监等部门成立了综合执法组,采取治超站定点检查和治超执法车流动巡查,实行路面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非法改拼装、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行为,发现一辆,查扣一辆,强制切割恢复一辆。三是严格依法整治。开展了切割“马槽车”专项行动和车辆非法改拼装源头专项治理行动,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大队作用,共上路执法1500多人次,检测车辆7768台,依法查处超限超载车辆32台,卸载货物285吨,劝返超限超载车辆6台,查处反弹的改拼装车辆64台,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三、形成“大合唱”,凝聚工作合力

  牢固树立“治超工作一盘棋”的理念,乡镇、县直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形成了“县委政府指挥、职能部门演奏、各乡镇主唱”的治超工作“大合唱”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11名精干工作人员组建长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队伍,确保“事有人管”。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签订《治超工作责任状》39份,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认领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专人专抓,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县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治超工作,确保“事有人抓”。三是强化督查检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察室和县治超办不定期对治超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严肃查处,确保“事有人督”。

  四、巩固“生命线”,建立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治超管理长效机制,扩大治超成果,巩固“生命线”安全。一是完善执法机制。坚持“点面”结合,加强对非法改拼装行业的窝点场所、违法装载货运的集散地等源头执法,加强对非法改拼装车辆、无证车辆上路行驶行为的路面执法。坚持“动静”结合,强化国省道、关键路口的监管,严厉查处车辆超限超载行为。坚持“常专”结合,坚持治超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开展节假日集中整治和专项行动,形成长效治理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考评机制。出台《永顺县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工作实施细则》《永顺县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永顺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等,将治超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月一督查一讲评一通报,先后通报乡镇3个,县直单位2个,约谈“一把手”3人次。三是完善责任机制。与涉超企业签订《货运源头单位治超工作目标责任书》《装载承诺书》等责任书,建立健全《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信息登记台帐》,及时督查治超责任,对不按规定装填、配载,以及放任超限车辆进出厂站的企业,通过倒查的方式,严厉追究企业及业主的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治超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张铁生)

(稿源:湘西工作)
(作者:田正云)
(编辑:杨思思)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全民记者

百姓故事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