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的思考
http://www.xxnet.com.cn 时间:2021-07-26 9:2:0 湘西网
□ 宋建昕 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增强 生态产品生产能力”。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中, 首 次提出“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挖掘生 态产品市场价值”“科学评估生态产品价值,培育生 态产品交易市场”, 首次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工作 提出了具体要求。2018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 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选择具备条 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探索政 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 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2020年9月17日, 习总书记在 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湘西州地处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的武 陵山区, 国土面积中有20%以上属于禁止开发区, 拥 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是湘西的最大特 点,也是发展的最大优势。然而,拥有一方令人艳羡 的山水, 湘西人民却很少从中获得福祉。推进生态资 源价值实现,不仅有利于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功能、 有利于开辟绿色惠民新路径,也有利于守好生态与 发展两条底线。坚持立足州情实际,充分发挥绿色生 态优势,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 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 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把“绿水青山”蕴 含的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是湘西迈向全 面小康、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要大力度争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政策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积极对 接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争取湘 西州作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州。 二是积极争取建设湘西国家公园。积极对接自然资 源部和国家公园局, 争取湘西州纳入国家公园保护与 建设,将全州90%以上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生 态保护区,其中生态红线区占比超过30%。制定涵盖 一二三产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绿色发展指标体 系, 全面开展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 点。三是积极建设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地。积极研 究争取各类政策, 推进各类生态与经济体制改革试 点, 全面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将 湘西州建设成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地。 二要大格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向市场化 和生态化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湘西州比较优势,坚持 市场导向, 促进产业结构向生态化转型升级,大力发 展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一是 进一步建优生态农业和特色农林产业基地, 加大桤 木, 柑橘等经济林品改升级力度, 将现有72.8万亩桤 木林地升级改造为杜仲、黄柏等中药材产业基地。建 强生态农业企业和品牌, 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 做 好接二连三文章, 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 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效现代农业 发展新格局。二是积极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加大污染 治理力度, 淘汰落后产能, 积极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 利用技术,支持矿业向生态化、循环化发展, 提高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电子信 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旅游商品等新兴优势产业。 三是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 加大对州域内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古城、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力度, 健全重点景区之间的高效快捷交通网络,发展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 实现神秘湘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游客情感完美结合。 三要大幅度提升生态补偿标准。根据我州森林、河流、湿地、草原、农田等生态红线区的评估价值,结合我州财力情况,开展相应的生态补偿。一是建立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南京市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2013年提高到100元/亩(含省及省以上补偿);浙江省2020年提高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至33元/亩,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淳安县等26个加快发展县、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林补偿标准为40元/亩。我州有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718.51万亩,其中国家级572.36万亩,省级146.15万亩,建议在继续实施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础上, 根据生态公益林质量、区位实施差别化的补偿标准,质量较好、区位较重要的林地标准建议提高到50元/亩,一般质量和区位的30元/亩,预计每年财政需归集资金2亿元左右。二是探索市州间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争取中央、省加大对湘西州生态补偿的投入, 争取省内受益地区与湘西州通过资金补偿、异地开发、技术援助、对口扶贫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积极向省政府争取在酉水上下游市州间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四要大规模实施生态保护移民工程。 精准扶贫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极大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但是仍有许多群众生活在生态核心区、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点等区域, 不仅不利于群众脱贫致富, 也不利于保护生态。随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逐步加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断严格, 建议我州积极争取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专项资金, 因势利导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移民工程, 对自然 保护地红线范围内及高寒边远山区的农民(如永顺 小溪、古丈高望界、保靖白云山、泸溪天桥山、龙山印 家界等)推进整村搬迁和小规模自然寨撤并,将大批 山区农民搬迁至基础设施较好、产业相对发达的中 心村、中心镇和县城, 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和城镇化发 展, 分步实施“十万农民异地搬迁阳光工程”, 让位于 生态。着力将绿色循环理念植入发展进程, 利用清新 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等天然优势,吸引 环境适宜性企业落户发展。搬迁农民可以学习易地扶 贫搬迁后续发展经验,通过在家来料加工、外出劳务 输出、上山规模承包、下田特色经营、合伙创办企业、 就地进厂打工等方式实现稳定发展。 五要大范围开展林业碳汇交易。 我州龙山县林 业碳汇开发项目作为全省唯一试点,自2016年5月启 动以来,先后研究制定了10余个树种碳汇计量监测 模型,研制了湖南林业碳汇调查设计方法及相应的 指标体系, 获得了碳汇造林与碳汇森林经营效益计 量比较值,为湖南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奠定了科学基 础。试点项目设计结果表明,8.1万亩碳汇林预计20年计入期内产生的1776303吨碳汇量,按照碳汇交售价格40元/吨,预 计 销 售 总 收入可达 710 5 . 212万 元 。据 统 计,“十三五”期间,湘 西州可纳 入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人工中幼林有400万亩。根据有关专家及权威部门预测,碳价预计“十四五”期间有望达到 300 元/吨。因此,湘西州碳汇收益在一个计入期内将超过100亿元, 林业碳汇将成为今后湘西州经济持续增收的一个主渠道。尤其是随着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催化,随着国家碳交易市场路线图的稳步推进,碳汇产业必将成为湘西州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动能和产业支柱。因此,建议对我州的林业碳汇进行全面核查,最大范围探索开发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碳汇等林业碳汇项目, 争取抓住全国碳市场开放的契机, 支持我州碳汇参与全国林业碳汇市场交易, 以实现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增加我州生态资源供应的后劲。 (作者单位: 州委改革办)
(稿源:湘西工作)
(作者:宋建昕) (编辑:杨思思)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
全民记者百姓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