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工作
本期聚焦
特别策划
工作研究
调查思考
基层视窗
宣传推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湘西工作 > 调查思考 > 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全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全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xxnet.com.cn 时间:2021-07-26 8:57:9 湘西网

  □ 陈海波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在国 家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扶持下, 坚持把发展农业特色 产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 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132万亩,产业增加值突破20 亿元, 建成万亩精品园8个、千亩标准园69个、百亩示 范园380个,培育家庭农场452家、种养大户282个、农 民专业合作社847个、农产品加工企业235家,“三品 一标”农产品总数超过 38个,产业基地上万亩的乡镇 14个、上千亩的村158个,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 万元以上, 农村居民收入10120元、年均增长12.6%, 全县9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下 步,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精神,积极策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全力推进9大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一、突出规划引领,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围 绕“山地生态粮仓、山地精品农业”“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十四五’”等规划,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产 业振兴制度, 优化产业布局, 对产业基础比较好的乡 镇、村,重点在优化结构、提升品质上做文章, 对基 础比较薄弱的乡镇、村,重点在选准产业、扩大覆盖 面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南提质、北扩 面”行动,做好园、社、企、种、水、路“六字”文章, 坚决守住48万亩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总产量稳 定在22.5万吨以上, 确保2025年高标准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50万亩,人均达到5亩以上, 生猪出栏达23万头以上, 实现总产值150亿元以上, 力争建成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区。

  二、突出示范带动,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立足油茶、柑橘、猕猴桃、优质稻、茶叶、烤烟、中药材、商品蔬菜、特色养殖等9大特色产业优势,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链长制, 注重引进一批实体强、品牌响、产业链完善的龙头企业,支持明瑞制药、沃康油业、老爹生物、伟佳柑橘、松柏米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农业新型市场主体培育, 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建设,每个村建立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 每个乡镇创办5个左右州级示范社, 每个特色优势产业创建1个国家级示范社和多个省级示范社。建立完善紧密有效利益联结机制, 继续坚持资金跟着农民走、农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四跟四走”产业模式,切实让老百姓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有效收益, 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有力载体。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5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三、突出品牌建设, 构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 立足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实施品牌强农战 略, 发 挥 绿色生态 优势、落实绿色生产要求, 严控 化肥、农药的使用, 确保守住“安全线”, 打好“生态 牌”, 打造“富硒”产业。深化农产品“身份证”管理, 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加大“永顺莓 茶”“永顺猕猴桃”“永顺蜜桔”“松柏大米”等品牌 推广, 积极开拓市场,推进产销衔接,增强永顺农产品 市场竞争力。立足各类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理念、渠 道和需求, 在积极参加农博会、扩大专卖店网点、抓 好消费扶贫、开展农超对接的基础上, 加强与快手、 抖音等新媒体资源合作,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培育潜 在消费者。结合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 公用品牌、全国知名品牌企业。继续实施全国电子商 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 大力发展网红带货、直播 基地, 力争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年增长20%以上。

  四、突出三产融合,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 系。 以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为引 导,实现农业特色产业与文旅、工业、商贸、物流等现 代产业深度融合, 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积极策应高铁 时代、全域旅游发展,重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永顺经开区、芙蓉古 镇景区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接“土 家探源”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重点发展园区农 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和精品农业,打造一批农旅 精品线路和专业村镇。依托精品景区的辐射带动,积 极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售卖原生态农 产品、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品,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五、突出要素支撑, 构建特色农业发展保障体系。 强化政策保障, 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大力兴产业增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性文件, 建立以奖代补、金融助农、农产品保险等惠农政策体系。强化资金投入,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 每年整合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 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投入, 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农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专家服务团等开展科技扶贫,邀请各级专家创建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强化人才培养,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培养“百千万”计划,每年培养100名农场主、1000名致富带头人、10000名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振兴发展人才队伍。产业兴旺, 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效果, 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群众可持续增收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 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作者系永顺县委副书记、县长)

(稿源:湘西工作)
(作者:陈海波)
(编辑:杨思思)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全民记者

百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