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工作
本期聚焦
特别策划
工作研究
调查思考
基层视窗
宣传推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湘西工作 > 本期聚焦 > 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前行力量 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前行力量 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http://www.xxnet.com.cn 时间:2021-07-26 8:47:15 湘西网

  □ 州委书记 虢正贵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 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方面要 求: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今天 我们把学史明理这堂课选在十八洞村, 就是重走习近 平总书记精准扶贫路, 重温总书记殷切嘱托, 就是把 精准扶贫首倡地的生动实践与党史学习结合起来,激 励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通过学习党史, 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

  100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 到新中国成立后 的改天换地, 到改革开放后的翻天覆地, 再到党的 十八大以来的惊天动地, 可以说,我们党的发展史就 是一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史。五四运动后, 面对 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以毛泽东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建立中国共产党, 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 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里, 湘西州无数英雄儿女参加了南昌起义,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 仅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有3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1.2万多人牺牲。新中国成立后, 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来,在党的领导下,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涌现了战天斗地的洛塔精神等先进典型。改革开放后, 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激流勇进的改革大潮中, 全州各族人民在党的关心关怀下, 修通了一条条走出贫困、迈向富裕的金光大道, 从建州时运输 主要靠肩挑背驮,到1978年纵贯中国南北的第二条交 通大干线枝柳铁路建成通车,到2017年县县通高速, 再到今年进入高铁航空时代, 谱写了一曲曲“誓叫天 堑变通途”的时代壮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团 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 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 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下, 全州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奋力决战 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彻底改变了千百年绝对贫 困面貌, 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新湘 西的新征程。

  历史告诉 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中国革 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 领导人民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主要就在于它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作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我们要从近代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变迁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制胜秘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通过学习党史,弄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它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了人 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 人, 为人民探求自身自由解放的道路 指明了奋斗方 向; 它是实践的理论,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 的, 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发展 的; 它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始终面向时代开放,将时 代发展提供的新实践和新知识吸收进来,不断回应 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从而保持旺盛生命力。从我 们党的历史看,百年历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改变 中国命运的艰辛历程; 新中国70多年的沧桑巨变,是 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 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是在马克思 主义指引下迈向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 变了世界。

  我们开展“学史明理”专题学习,最重要的就是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在 原原本本学、系统深入学上下功夫, 深刻理解这一思 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不 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要在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下功 夫, 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 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在学以致用、知 行合一上下功夫, 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改革发展 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力量。比如, 我们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经济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 着眼新发展格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将 其作为建设现代化新湘西的指导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解决动力问题推进创新发展, 着眼解决不平衡问题推进协调发展, 着眼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推进绿色发展, 着眼解决内外联动问题推进开放发展, 着眼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进共享发展,切实让五大发展理念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 不能畸轻畸重、以偏概全。再比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绝不能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断子孙饭碗的错路。

  三、通过学习党史, 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82年, 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逐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 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尤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条优势,是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2012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全国上下打响了长达8年的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万亿元,东部343个经济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最终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 做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取得的非 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 提供了激励。” 去年,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 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全国3900多万名党 员、干部战斗奔赴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 愿服务,在短时间内迅速遏制住国内疫情扩散蔓延 势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 量, 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 去年全球 只有我国经济增速实现正增长, 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湘西州建州60多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 今非昔比的历史性成就, 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 进而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跨越。这归根到底得益于 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 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带来的各种福利。我们一定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 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 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 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

  以上“三个为什么”, 是我们学习党史必须弄清 楚的基本道理。大家在学习中, 必须把百年党史、湖 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史、湘西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史, 放置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去精读细 品深悟, 搞清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是怎样经过反 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搞清楚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搞清 楚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 就没有什么中国特色, 就没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进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学习党史, 弄清楚“为什么”是前提, 具体“怎么干”是关键。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八洞村脱贫攻坚就是最好的、生动的教材, 也是最鲜活的样本。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继续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 把弘扬和践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面, 把办好湘西自己的事情作为“学史明理”的具体行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感恩前行、接续奋斗, 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努力打造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要始终把湘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过去, 我们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州65.6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梦想。十八洞村于2016年成为全省第一批出列贫困村, 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0年的18369元, 33名大龄青年实现脱单,群众过上了殷实生活。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我们要顺应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把带领全州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促进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竭心尽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做到实事求是、分类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理念,把实事求是放在了第一位。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十八洞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在发 展扶贫产业上不搞大包大揽、注重统筹布局与因地 制宜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搞大拆大建、注 重留住乡愁与实用美观相结合, 形成了可复制、可推 广的脱贫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 要继续发扬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针对脱贫村的不同实际分类施 策, 对条件好的村要在基层设施提质升级、特色产业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他 们在乡村振兴上先行一步、走在前列; 对条件相对改 善的村要持续发力, 分类别分阶段延续、优化或调整 政策, 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对脱贫基础还不稳定的村 要继续加大帮扶和救助力度,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 和帮扶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三要把精准思维精细理念落实到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去。 过来,十八 洞村坚持因地因人制宜, 培育形成了种植、养殖、苗 绣、劳务、乡村游、山泉水6大支柱产业,家家户户都有了增收门路,从此迈入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快车道。今后,十八洞村要坚持精准方略, 突出产业提质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可持续增收, 努力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头;要精准施策抓好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好新时代红色旅游目的地。就全州而言,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都要像绣土家织锦、绣苗绣一样下足“绣花”功夫, 做到规划设计精准、政策举措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投入精准、力量配置精准、督查考核精准。

  四要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过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 十八洞村的村民自己总结出“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村精神, 激发了“有钱没钱,大干三年”的斗志, 探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路子, 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开启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 要

  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更加注重把群众发动组织 起来, 把群众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让蕴藏于群众中 的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出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 明的头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五要更好发挥党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帮钱帮物, 不如帮助建个好 支部”。过去十八洞村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探索推行 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 互助兴文 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的“党建引领, 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 组织,十八洞村党支部要在引领和带动群众实现共同 富裕上走在前头,让鲜红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全州各 级党委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建好村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坚持和落实好“党建引领,互 助五兴”治理模式,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服务群众的能力, 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要以换届为契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固本强基, 筑牢基层堡垒,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思想、个人的事业、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们才能正视百年党史、谨记初心使命, 才可以在党的一百年华诞时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称号,无愧于人民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我们以此来共勉, 我们一起来奋斗。

  (根据虢正贵同志 3 月 25 日在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暨“学史明理”专题学习研讨上的讲话摘编)

(稿源:湘西工作)
(作者:虢正贵)
(编辑:杨思思)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全民记者

百姓故事